余杨元,余杨元讲师,余杨元联系方式,余杨元培训师-【讲师网】
国学未来学金融证券学导师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余杨元:格物致知——儒商的最高境界  
2016-01-20 54599
格物致知——儒商的最高境界

  儒商的最高境界就是格物致知,做到了格物致知就必然驰骋商场,所向披靡。格物致知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是管理学中的极品管理。格物致知能够培养出伟大的企业家。明智的企业家应该掌握格物致知之道,修炼格物致知之道。但当今的企业家,包括以儒商自诩者,皆忽视或者说根本没明白格物致知之道,与道相背。如何将格物致知这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绝学发扬光大于今日之企业界,如何才能更好的修炼和运用格物致知之道,创造源源不尽的财富,做一个高境界的企业家?本文将和大家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什么叫格物致知?朱熹将格物致知解释为穷究天下之事物,而尽悉天下之事理。说得通俗些就是不断学习,不断获得新知。这一解释被以后的众多儒家所继承,成为正统的解说。但孔子老人家的本怀是怎样的呢?也不断有人质疑朱熹为代表的儒家曲解了孔子的真意,因为朱熹的看法是很不现实的。人生如此短暂,事物如此纷繁,如何能一一去研究?通过穷索天下事物之理而获得知,即智慧,似乎是很有限的。于是后来佛家有高僧对格物致知进行了全新的诠释,认为格是消除的意思,把这个物给消除掉。那么这个物又是指什么呢?并非外在的事物,而是内心的妄念,将这个妄念消除掉,然后心就清净无为了,无为而无不为,反而能洞察一切,处理一切事物,即致知,这个知就是人的清净本性,与大道合一,以性为体,遇物起用,发挥出人的巨大潜能了,没有办不好的事。这种理解是很合理的,是契合孔子本怀的。


  现在的企业家对格物致知的理解基本上和朱熹一样是错误的。他们很强调学习,对员工强调不断学习,对自己也强调不断学习。学习固然没有错,而且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也是非常必要的,但执于一端,则有失中庸之道了,缺陷也是难免的。让普通员工去学习,建立学习型团队这很正确,说实话,要求员工也去格物致知是不正确的理解,按照朱熹的解释去格物致知对他们倒很合适。也就是多多学习,外向型发展,学些新技能,可谓格假物致假知。为什么让员工格物致知是将错就错呢?可以用老子的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来解释。不可使知之不是有意隐瞒,不让员工知道。而是普通员工的知识是有限的,这个我们得承认。他们知不了,这个知不是一般知识的知,是大智慧开发出来了的知。现实主义精神的好处就在此,我们不做徒然的消耗,只要求员工掌握知识信息,能够执行好领导的指令就行了。


  企业家就不一样了,企业家是企业的龙头,要把企业发展壮大,要成为永不失败的大企业家,就必须修炼真正的格物致知,不能光学外面的知识信息。知识信息掌握再丰富你也可能做出错误的决策。培养一种超常的决策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格物致知。


  影响企业家决策的最大因素是什么?就是偏见。偏见是什么?偏见就是你长期接受外在各种信息和你的人生经历使你形成的固有的思维模式和观念情感,从而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说简单一点就是执着。偏见也有它的正面作用,它毕竟是经验的产物,世人都生活在偏见中,谁的偏见高明些,谁处世就顺利些,办事的成功率就高些。孔子为什么那样感慨中庸之道难行?就是人难摆脱偏见啊,越聪明的人偏见就越多。像什么有个性,有风格这样的词都是偏见的产物。去掉偏见才有中庸。中庸不是平庸,中庸是恰到好处,是与大道相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易,于是世人就习惯了偏见,企业家也是如此。有偏见你就不可能将企业管理的最大效益发挥出来,即使理论再好也不能落实,偏见始终在起作用,甚至是不知不觉的。我们常常评论这个老板怎么样,那个老板又怎么样,说的就是各个企业家的偏见。有偏见还是可以办好办大企业的,当今那些大企业家也恐怕没有一个无偏见的。但是这篇文章的题目是最高境界,是要超越现在所有企业家的,不管能不能达到,有志此道的企业家可往这个方向努力,即使不能到达终点,但至少在当代的企业家中也已非常超脱了,必然会将自己的企业办得更加出色。


  现在谈谈企业家该如何格物致知了。首先要明根本。什么是明根本呢?就是你要知道为什么自己每天这么忙,为什么累得要命,为什么事情会这么复杂,为什么信息量无穷无尽向你涌来?别从外面找原因,向外找就错了。佛家有句话说“狂心一歇,歇即菩提”。就是心里不清净不安定才有这么多问题。我打个比喻,人心如同一面镜子,本来是很明亮的,什么都看得清清楚楚,人来见人,物来见物,这就是前沿科学研究的人的潜能,巨大得惊人,但一般情况是发挥不出来的,为什么发挥不出来?就因为自己的糊涂,把如明镜般的心当成了仓库,拼命往里面装东西,塞得满满得,学习再学习,天天充电,感到很充实,以为学到了很多东西,但实在吃了大亏。仓库再大也有个限度,就是有局限性,而且被你塞得满满的,再不能回光返照了,失去了观照的功能,潜能就发挥不出来了,人的巨大能量就此隐匿了。心烦则意乱,哪个企业家敢说自己从来没烦恼的?即使连很少烦恼的也稀罕,大多天天烦得要命,实在可怜。格物格物,就是把这些垃圾信息从心里格掉,把烦恼也格掉,心就空了,就清净了,潜能就开始发挥出来了,越清净潜能发挥得就越多。


  那么怎么来格物呢?就是要经常观照内心,别老是心随着外境跑,今天这个业务要谈,明天那个合同要签,忙个不休,都被异化了还不知道。关键是看得破放得下,虽然每天要处理很多事情,但不执着,认认真真做,做完了就休息别再想了,世事的成败皆有定数,只要尽力就可以了。这就是孔子所谓的乐天知命。颜回穷得那样,还照样快乐无比,就是格物致知的境界。当然光这样还很难做到格物,惯性的力量太大了。我建议儒商也仿效古代的儒家,每天花一定的时间静坐。静坐把心静下来,净化心灵,让自己的妄念一天比一天少。至于如何静坐,我就不讲了,可以去看专门的书籍,请人教练。总之目标要向着格物,要格得心中无一物,那个层次就很高了,往这个目标努力。别再说自己的企业有多少事等着自己去处理,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等格物修炼到一定程度,处理什么事情都是分分钟。儒商要培养这个习惯。


  但很多企业家要担心了,如果我照你说的去做,我岂不什么事情都不知道,变成白痴了吗?这就是未明白格物为何事的外行话。格物并不是让你将公司里的事务全忘掉,不是让你从此什么也不听什么也不看。经过格物的修炼,你心中的妄念少了,心灵比以前明了,不会再那么固执,偏见就去掉了几分。然后听到的看到的才会更加符合客观,对事物也更能做出符合客观情况的处理,成功率就会提高。格物就是格去主观偏见,使你行事与客观规律更符合。静坐是格物必用的方法,但平日在企业管理中时刻观照内心却是更重要的,是决定格物成败的关键。比如你干一件事的时候就立刻想到是什么念头使你起这个决定?你要批评或表扬员工的时候就想到我有没有因私人情感而做出这个行动?时时观照心念的变化和它对你决策所起的作用,去伪存真,这样你与知的距离就会一天天拉近。


  格物致知实在是极深邃的道理,不易被长期沉浸在商海的企业家所接受,但它对企业家的助益也是大过任何其它管理方法的,它实际上就是无为而治。为什么无为而无所不为?无为就是格物后的空灵之心,是明来见明,暗来见暗的妙心。只有格物后才能致于无为,心里杂念纷纷怎么可能无为?格物以后人的潜能就被开发出来了,这个知就是无所不为的全知全能的知。到了这个时候,企业家自然可以将种种复杂之事处理的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中国的企业家多想为儒商,而儒商的最高境界就是格物致知,谁能朝着它精进努力,谁就将成为震烁古今的圣贤儒商

全部评论 (1)
F123456

F123456

2016-04-09 15:41

该评论已删除!

讲师网广州站 gz.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