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实,苗实讲师,苗实联系方式,苗实培训师-【讲师网】
53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苗实:苗实:难忘的苦读岁月
2016-01-20 1223

—————纪念接受大学教育十八周年

 

一.回忆总是美好的

1993年高考,1994年高考,1995年辍学,到1996年高考,才凑凑合合考上宝鸡文理学院物理系。当时,初中班主任质问我,凭你这聪明脑瓜,考清华北大都有可能,怎么考了这么多年,还是个宝文理?我无言以对。确实,在初中,我是全校数一数二的尖子生。可是,初中班主任哪里知道,在高中阶段,我的学习能力已大不如前。一个原因是,视力差,看不清老师板书,课堂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另一个原因是,早恋,思想负担重。还有一个原因是,痴迷霹雳舞,精力大为分散。那会儿,我暗暗给自己加油,宝文理就宝文理,是金子,迟早会发光。到学校后,五年时间,感觉有两个,一个是作业多,另一个是实验多。再加上,自己一心想转到经济学专业,实现逆袭。所以,我2001年大学毕业后放弃高中物理教师的铁饭碗,去闭门攻读经济学,就不难理解了。通过过去五年(即在大学)暑假寒假的经济学学习研究,我逐渐明白中国经济有四个层面:其一,转型,即由计划经济转型到市场经济;其二,是二元,即城乡分割,两张皮;其三,混合,即公有制私有制共存,平行发展;其四,是非均衡性,即国企政企不分,没有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一开始,闭门读书还挺得住。到了2005年,身体受不了,大病一场,一下子就支撑不下去了。等痊愈后,去拜访一位大学哲学教授,他听了我的全部情况后,沉吟良久后说,你已经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只能继续向前走,不能半途而废。只要真正把知识掌握了,不怕没有用武之地。一般前途无量的人,都是功夫下得比别人多,比别人深。回家后,我彻底安静下来了。在家人的大力支持下,坚持到现在。可以说,正如哲学教授所言,皇天不负有心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提出了三大经济学理论创见(即新三元悖论.大小经济学和新痛苦指数),著有《中国经济如是说》和《人生经济沉思录》,编有《中国经济指南》一至十六册,成功实现逆袭。另外,经过这么多年学习研究,对于上述的中国经济的四个层面(即转型.二元.混合和非均衡)的问题的解决,我逐渐明白,市场化是牛鼻子,而市场化的核心有三条,其一产权清晰,其二价格放开,其三法治政府,也就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人就问了,就这么简单?我说通过长期的艰苦摸索,最终还是大道至简。当然,这只是一般原则,具体实施的话,还应该有适合实际情况的细则出来,才更为稳妥。

二.引路人:我的老师们

1.萨缪尔森

我真正认真读萨缪尔森《经济学》以及习题集时,已经是二十四五的年纪了。那段时间,读的是十二版。在图书馆,也翻过第十版。随后,十四版,十六版,十七版,以及十九版。还有萨缪尔森的随笔集,《中间道路经济学》,都有所涉猎。可以说,萨缪尔森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在我内心深处确立了现代经济学基本框架。而且,有了这个基础以后,对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认识理解有了一个坚实的平台。

2.科斯

提起科斯,有几个概念,对我有很大影响。一个是真实世界的经济学,另一个是产权对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性。还有一个,就是思想市场对科学研究乃至自由舆论的不可或缺。科斯认为,像我这样未受过正规训练而踏入经济学的世界,事后证明反而占了便宜。由于未经正规的思考训练,让我在处理经济问题的时候,有了更大的自由度。大多数经济学家都作这样的假设,即人是理性地追求效用最大化。在我看来,这个假设既没有必要,也会引入歧途。我已经说过,在当代制度经济学中,我们应该从现实的组织体制出发。同样,让我们从现实中的人出发,我这样说,并不是要对诸如“如果能够省力地获得某种东西,那么对这种东西的需求将会增大”或者“如果价格提高了,那么供给就会增加”这样的命题提出质疑。但是,追求的是什么东西的最大化?我的一些同事引用巴特曼的一句话,说疯人实际上也在进行计算。这句话是对的,而且我认为这是一句非常重要的话,但仅此而已。我认为我们不应由此得出结论说,疯人也是有理智的。中国经济学家应该做的,是在对中国市场经济运行进行认真系统的调查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观点。我的论文,比如《企业的本质》或者《社会成本问题》,并没有给中国经济学家要解决的问题提供答案。我的以及别人的论著所能做的,至多是提供解决问题的可能方向。

3.马克思

由于我们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对马克思的接触比较早,大概是初中。在高中阶段,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了深入的学习了解。那个时候,我正好喜欢哲学,就借了一本大学的课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有空就读。到了大学阶段,对政治经济学进行了系统学习研究。随后,通读了《资本论》。可以说,对马克思的理解有一定水平。但是,不敢妄言有多高。

4.哈耶克

我第一次听到哈耶克的名字,是在1997年前后。而真正对哈耶克有一点理解,是2006年之后的事情。特别是在宝鸡文理学院读书的时候,去图书馆借阅过《自由宪章》。当时,觉得过于深奥,似懂非懂。随后,去宝鸡中山书店购买了《通往奴役之路》.《致命的自负》和《法律.立法与自由》。但是,看起来相当吃力。过了2006年,随着知识面的扩大和理解力的增强,逐渐取得了些许进步。总之,哈耶克思想之宏大之深湛,我钦佩之至。尤其是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批判,对资本主义的深思,包括私人资本.价格体系.自由主义和民主法治等等,无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当然,我对哈耶克的学习研究还很不够,认识仍然浅薄,需要日后不断强化。

5.刘国光

刘老师既有西方经济学功底,又留学苏联,更对东欧社会主义经济学有了解,是一位难得的大家。对于刘老师的书,我只读过两本,一本是他主编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模式研究》,一本是《刘国光改革论集》。前者是专门研究,后者是综合研究。总体上看,刘老师理论涵养极深,研究透彻清晰,对我帮助很大。

6.董辅礽

董老师,我知道得很早。但系统学习研究他的文章比较晚。记得,他的文章有网页,我一字不落通读了。可以说,他对市场经济的深入理解,对计划经济的具体剖析,以及对中国改革的卖力推进,给人的感觉是既富有激情,又不乏理性。

7.厉以宁

厉老师,是北大的旗帜性人物,学问精致,独具匠心。他的书,《非均衡的中国经济》.《超越市场与超越政府》《厉以宁九十年代文选》和《怎样组建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企业》,我都有。特别是《非均衡的中国经济》,我读得最投入,也最熟悉。

8.吴敬琏

吴老师,与刘老师一起,于2005年荣获首届“中国经济学奖杰出贡献奖”。在书店,我买过他的《论竞争性市场体制》和《当代中国经济改革》。后来在网上,凡是他的文章,我从未放过。可以说,我在思想上,受吴老师影响极为深沉。

9.魏杰

魏老师是我们老陕,有“先思一步”的雅号。我先后读过他的《中国经济盛世忠言》.《现代产权制度辨析》.《市场经济前沿问题》.《如何启动中国经济》和《改制重组运营》,等等。可以说,魏老师著作等身,在理论界颇有影响。听说,魏老师爱好书法,喜欢看电视剧。

10.樊纲

樊老师是朱绍文老先生的弟子,不仅学问好,人也帅。我只读过他三本书,《走进风险的世界》.《经济人生》和《面对转型之难》。随后,在网上,凡是樊老师的经济观点,我都要仔细琢磨。可以说,樊老师思想活跃,偏向于中间路线。

11.刘伟

刘老师生于河南商丘,祖籍山东蒙阴,是北大经济学院的代表人物。他的书,我读得很少,只有《中国经济盛世金言》和《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产权制度解释》。可以说,后期刘老师很低调,尤其在网上,几乎没有经济观点公开发表,或引起争议。

12.钟朋荣

钟老师是传奇人物,崇尚实践出真知,思想敏锐,冲击力极强。《谁为中国人造饭碗》和《国策论》,我都读过,文思泉涌,很接地气。当然,钟老师后来下海搞咨询,魄力非凡。可以说,钟老师面向实践,大胆探索,值得学习。

13.白永秀

白老师是西大经管院的扛鼎人物,被誉为经济学界的中青代西北王。他在市场经济,企业理论和区域经济等方面深有造诣。除了经济学上,而且还有人生导向上,对我多有指导。可以说,白老师学问呱呱叫,颇有人缘,在老师学生中威望高。

三.重在启迪和相互切磋

在闭门读书期间,我心领神会了许多中外经济学家。当然,这种心领神会,也是启迪,也是切磋。或许,还是更高层次上的启迪与切磋。后来,于2009年9月开始上了网,与人大经济论坛不期而遇。前前后后五年时间,几乎天天发帖,天天辩论,再加上不断地创作,一下子,三十多年的知识存量,整个就给盘活了。可以说,闭门读书之前,以及整个过程是在制造原子弹,而人大经济论坛就像燃料一样,引爆了原子弹。更进一步讲,能量的积累是巨启迪巨切磋,能量的释放是微启迪微切磋,两者一旦实现结合,就只能用陕西话“不得了了,出大事了”来形容了。

四.我的小图书馆——知识的宝库

从2001年到2014年,大多时间,不是,几乎是90%的时间,一直呆在书房里。可以说,书房有近千册图书,就是一个小图书馆。父母说,我们一天不干活,就胳膊疼腿疼。但是,一干活,一活动,胳膊和腿都就不疼了。我苗实也是一样,天天读书写作,时刻书房相伴,舒舒服服。要是一停下来,走出书房,没事干,或者干其他事,反而不舒服了。在西北农村,家里这个小图书馆,在村里人以及亲戚朋友眼里可不算小。这不,曾经有不少人不解其中奥妙,硬是建议我开个书店,好把这些书变成现钱。可是,他们哪里知道,书是读书人的命根子,岂是随便可以卖掉的?书房也好,小图书馆也好,是知识宝库,是改善人类生活的金钥匙。尤其是我们经济研究人员的藏书,就更是如此。

五.把美好的日子留在文章中

过去五年,是我前半生的黄金季节,即美好的日子。为什么这么好?都用来创作,写文章了。对别人而言,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对于读书人,写作可是最要紧的事情。在陕西眉县,猕猴桃是金蛋蛋。农民致富比赛,就比谁家的猕猴桃产量高,卖得钱多。和眉县农民一样,读书人也在致富比赛,看谁的文章好,文章多。不过,农民比得是物质财富,读书人比得是精神财富。可以说,在猕猴桃收获后,农民的脸上总挂着丰收的喜悦。读书人也一样,好文章一发表,关注热烈,脸上也总挂着丰收的喜悦。所以,我说把美好的日子留在文章中,成为永不褪色的时代记忆。

六.几个熟悉的治学方法

1.多读

如果是经济研究人员,除了主要研读经济学之外,无论是文史哲方面的书,还是数学物理方面的书,都要研读。毕竟,文史哲擅长人性的揣摩,数学物理擅长模型的构建,这两方面结合,可以使经济研究更完美。当然,单条腿也可以走路。但是,与双条腿走路相比,不仅慢了许多,而且不稳当。

2.深思

不是随随便便一个思考,而是成千上百个思考的叠加。有些简单问题,三五年思考方可,而有些复杂问题,数十年思考,也不足为奇。尤其是中国经济问题,不是三下五除二就可以搞明白的,极有可能就是数十年不断思考才可以明白里面运行的奥秘。所以,毅力要有,胆识也要有,智慧更要有。

3.勤写

有了多读和深思,就必须勤写。虽然动笔早,有点没开眼硬挤牙膏,但是有了上面的充分准备,就不是特别难了。可以说,我是读了二十九年书之后,才真正动笔。说起来,太晚了。不过,亡羊补牢,迎头赶上,从2009年到2014年,五年时间,勉勉强强取得了一点可喜的成绩。记得,我父亲曾经鼓励我说,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古人尚且如此,你才三十多岁,年轻得很,正是干事的好时节。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广州站 gz.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