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应邦,胡应邦讲师,胡应邦联系方式,胡应邦培训师-【讲师网】
网络营销资深专家
53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胡应邦:电商落地,生死未卜?
2016-01-20 29423

京东联合上万家便利店做O2O,顺丰布局嘿客,天猫布局日日顺下沉三四线城市、近日又推出了码上淘,电商落地如火如荼。

电商落地模式亦各有特色。京东选择结盟便利店,通过库存下沉,就近配送,节省配送成本和配送时间,提升顾客体验。与之相对,顺丰选择了布局“嘿客”虚拟社区店,目前嘿客兼备了线上、线下的功能。但这种模式普遍不被看好,从线下引流的效果也仍待观察。除了布局日日顺,电商老大阿里正通过码上淘落地。码上淘意在拓展O2O(线上线下)的使用场景,包括医疗码的推出表明阿里O2O正在形成别具特色的模式。二维码正成阿里“云+端”战略的重要一环。

这也意味着电商着陆点的不同,那么,电商为何要大举推进落地战略?谁的模式能真正落地?谁将最终领跑O2O?谁又将昙花一现?


便利店们如何对接?

  3月18日,签约近15个品牌便利店。


5月18日,在京东平台上同时上线5家便利店——好邻居(北京)、良友便利(上海)、每日每夜便利(乌鲁木齐)、国大36524便利(石家庄)、普罗云便利(西安)、加上此前上线的样板——唐久京东大卖场,签约的10多家便利店已经有6家在京东成功开卖,外加北京房山的华冠超市也在京东开店,同时自造节日“饮料节”,几乎疯狂的促销活动为新开的便利店造势。


5月22日,京东在纳斯达克敲钟上市。


6月18日,京东一年一度的盛大促销日。


与便利店联合到底为京东上市加了多少分?为什么大部分的合作对象是便利店而不是超市百货业态?难道仅仅是因为负责京东O2O项目的侯毅此前是便利店出身?


据《中国连锁》记者调查,侯毅确实此前是上海可的便利店的物流部经理,便利店经验丰富。基于便利店业态目前是零售行业最被看好、最具发展前景的业态,京东的想法可能是:让便利店在京东上开店,扩大品类,成为超市的竞争对手。


在这种合作中,京东作为电商平台,可以收取提成费用,而且能获得便利店们主动导流过来的消费者,这相当于免费、但可能大有成效的广告。此外,便利店的配送功能,未来也可融入京东的物流体系之中。


而对于便利店而言,京东也可以为其导入流量、帮助其建立线上销售系统,实现传统便利店想触网的诉求,通过京东平台让其线上业务华丽转身。


这样的方案让京东和其合作的便利店都相当心动,所以当唐久作为在京东上开店的样板之后,其他10多家便利店也迅速跟京东“勾搭”上了。不管是一线的北京、上海,还是二线的石家庄、西安,甚至有些偏远的乌鲁木齐,都纷纷加入到京东卖场的阵营中,开始了线上之旅。


如今,开店已经两个月,先来看看这些店都运行得怎么样。


国大36524:实现当日达


“4月底谈好合作流程,接着用了两个礼拜,匆忙上线,为了赶5月18日的饮料节,国大36524最开始上线时品项只有60多种,在后来的磨合中才逐渐增加。”说起刚上线时窘迫与现在的从容,河北国大36524便利店总经理贾军波坦然了许多。


在最初的合作中,按照贾军波的设想,消费者可在国大36524的京东大卖场下单,所有订单都由京东统一下发给便利店,由便利店中距下单消费者最近的店面进行配送。京东承诺,可实现下单之后1小时内、最快15分钟送达消费者手中,24小时内,消费者可以任意选择商品送达的时间。


不过,现实往往与设想背离。


尽管有线下300家便利店(石家庄市区)作支持,京东此前说的1小时达,目前与之合作的便利店无一能达到这样的速度。


根据贾军波的说法,11点之前的订单,80%的单子都能在下午派送完成,最晚的是次日上午到达。因为目前每天的单子并不多,“日均订单量大概在500~600件。这个跟唐久的模式还不一样,唐久的订单面向全国,我们还只针对石家庄客户。”


在配送范围方面,记者浏览36524便利京东大卖场时发现,相当一部分商品显示仅配送石家庄市二环以内。不过贾军波解释,其实很多二环以外的区域也可以送达,只是不能保障当日达而已。


相对于唐久此前公布的日均1200单订单,除了因配送范围小而减少的潜在订单之外,贾军波将目前订单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归因于品项太少。他告诉记者,目前36524在京东卖场的品项仍然是便利店的品项,大概有1700多个,即便未来增加,如果新的配送中心没有建好,也只能扩充到3000个。


不过,好消息是,7月19日,36524新的配送中心已经开工建设,大概半年后就能投入使用。


即便是这么小的订单量,也引起了同城竞争对手北国天猫店的“狙击”。5月18日京东商城石家庄市场推出饮品买100减20的“水饮节”促销活动,随即北国超市宣布“冰爽饮料节”盛大开幕,饮料满100立减25,不仅全石家庄市实体门店执行相同价格,还可以网上以及电话购买,且提供送货上门服务。


面对老对手的直面竞争,贾军波很淡定,因为根据他们挖掘的数据,北国日均订单也就是300笔,36524京东大卖场商品的价格要比实体店要便宜,还会瞄准竞争对手的价格,尽量在价格上体现优势,同时在配送方面增加顾客体验满意度。


根据现在的订单量和门店数量,基本上每个店每天可能只有2笔订单,配送成本对于店员来说可能就是举手之劳,但是未来如果配送量大了,为了实现当日达,国大36524已想好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且已实施:谁去配送,给谁5元提成。


这就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由于这样的激励,很多店员还主动推广顾客去线上购物,在店铺的成本几无增加的情况下,增加了流量和顾客黏性。


贾军波发现,在这样的情况下,线下很多顾客愿意去线上购物了,毕竟网上和便利店的商品重叠的并不多,对于顾客而言,多了一种便利的购物方式,对于国大36524来说,也发展了电商。而线上很多活动又是从线下推广的,顾客更关注实体店,也使得店铺客流量增加了。


事实上,在跟京东合作之前,36524也多次尝试过线上业务。2004年,国大以B2C的模式建起同城购——爱购商城。国大36524网络部总监李志华向《中国连锁》记者坦言:“目前流量一般,业绩平缓,商城最高峰一年销售不过是数十万元。”


对此,贾军波的心得是:实体店做不成电商的一个很大原因是,没有电商的基因,没有用电商的思维做,而是用便利店的思维去做电商。


而跟京东合作之后,店铺活动频次提高很快,而且活动设计以36524为主,京东也会参与并给指导意见。线上活动分两类,一类是京东提出活动主题,线下便利店同时做配合,另一类就是,企业本身有活动诉求,比如周年庆之类,京东也会给予支持。


据贾军波介绍,运营2个月以来,因为基数比较低,电商方面的数据都在大比例上升。更为难能可贵的是,36524实体店的来客数、营业额、毛利率全部都在增长。


此外,在跟京东合作的过程中,贾军波透露,未来双方还会有更深层次的合作。对于在城郊和农村还拥有800家便利店的国大,京东非常感兴趣,未来还可能有战略合作。不过贾军波则不太看好这一市场


“一方面是顾客习惯还未形成,配送量太少,一方面配送成本太高,对于国大而言不划算。”贾军波直言。


不过,如果京东看好了的,一定会以自己的方式进入。


良友:与多家电商“缠绵”


跟国大36524一样,为了赶上京东制造的“饮料节”,上海老牌便利店良友金伴便利在京东的店铺——良友便利也于5月18日上线。


与此同时,良友线下的500多家门店,包括直营和加盟的门店,有400多家在门店挂上了宣传的灯箱,这样的做法和唐久、国大36524并无二致。


跟国大36524线下300多家门店相比,良友的门店要多,因此订单不应该比36524少,不过,事实上,目前良友便利的日均订单量仅有100单左右,也就是说,很多门店可能一天甚至几天都没有订单可配送。


上海良友金伴便利连锁有限公司总裁邱文胜告诉《中国连锁》记者,订单不多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跟自身物流和配送速度有关,以目前良友便利的配送速度,最快速度也是次日达。因为跟36524一样,良友并没有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走的仍是便利店的物流。这样的话,到货时间必然会影响顾客的体验,尤其在物流配送系统极其发达的上海,便利店林立外加京东、1号店等都有极速达业务,所以良友的配送速度可以称之为“龟速”了。


在邱文胜看来,另一方面的原因,跟便利店本身宣传少也有关系,“目前主要的宣传方式是线下门店张贴宣传单和广告,效果没有完全显现。”此外,京东方面有时也会有一些链接,但并不多。邱文胜认为,在搜索方面,京东并没有给良友过多的搜索权重,“毕竟,京东的资源不可能全部给我们。”


跟其他便利店不同的一个做法是,消费者还可以通过良友买到京东的獐子岛海鲜产品,据邱文胜介绍,良友跟京东獐子岛海鲜的合作流程是:獐子岛把商品送至良友的低温物流中心,良友配送至门店,再由京东的配送员送货上门。


不过,这种做法收效并不佳。记者翻阅良友便利京东店所有商品排序,销售最好的是上海本地的一款汽水饮料,尽管在店铺的首页就有大幅的獐子岛海鲜广告,但在整个第一页的销售排行中并无獐子岛海鲜的销售记录。


对于这样的结果,邱文胜也并不担忧。他认为,由于开店时间短,开始订单量比较少,基数也较小,但增长率、顾客黏性的增长率都很高,他预计今年底应该可以达到日均200单的成绩。


其实,邱文胜没有担忧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良友并不只在京东上开店,早在2011年,其在天猫上(那时还叫淘宝商城)开了店,最初销售也不见起色,后因染色馒头事件,让良友的主打产品——面粉大卖。据了解,当时江浙一带,良友的面粉销售一直靠前。


在良友的天猫店,销量劲爆的全是良友集团旗下工厂的各种面粉、酵母、大米等产品。而且个别产品累计销量已经过万。邱文胜告诉记者,良友的面粉是其天猫店特色,因为在超市,现在消费者很难买到品项很全的面粉,包括高筋粉、低筋粉、生粉、全麦粉等,现在很多消费者喜欢做面包、蛋糕,类似这样的个性化需求目前越来越大,而良友的背后有自己的面粉加工厂,在这方面的优势也比较强。


正是这种甜头,让良友加大了跟电商的合作,除了5月份在京东上开店,7月,良友在1号店上的店铺也上线,不过由于“1号店上线时间最短,效果也最差”。


好邻居:跟京东几度分合


北京的好邻居便利店和在北京发家的京东其实“缘分不浅”。


2012年9月到2013年9月,好邻居和京东“恋”了整整一年,后合作破裂,好邻居投入当当网的“怀抱”。


2014年5月,好邻居再次牵手京东,脚踩“两只船”(当当网和京东)。


5月18日,好邻居在京东的卖场上线,虽然此前有过一次合作,其订单量仍然只有“几十单”,在好邻居副总裁毕震看来,这还是北京地区跟京东合作者成绩较好的,言外之意是同处于北京的华冠超市跟京东合作的效果还不如好邻居,不过这并未得到华冠方面的证实。


从好邻居首页标明的配送范围和配送时间就可看到其订单量不会太高的原因。好邻居在京东的店铺首页显示:每日截单时间16点,之后订单计入次日,周五、周六、周日不发货,统一下周一处理。


也就说,如果顾客周五上午下单,周一才能收到,这样的体验在物流发达的北京市实在说不过去。


另外,虽然目前配送范围写得是整个北京地区,但实际上,北京四环以外基本都显示“无法配送至该地区”,类似海淀的西三旗,朝阳区大部分都无法配送,更别说配送时间了,这一点也得到好邻居的在线客服证实。


在毕震看来,这次和京东合作的环节和之前设想的不一样,好邻居想让顾客自提,以增加门店来客数,但是京东最后决定让配送员去好邻居门店拿上货品,完成最后一公里的配送。这样虽然好邻居获取流量,但给顾客送到家,“对我的门店一点儿好处都没有,不仅增加配送成本,还流失了实体店顾客。”毕震仍然想要求京东把合作改成最后让顾客自提。


目前好邻居上线的单品只有300~400种,在毕震看来,由于仅限于便利店商品品类,如果未来不开展到店自提的话,好邻居可能不会快速扩展品类。


虽然京东门店的订单量不多,跟当当网合作的订单也寥寥数十单,好邻居依托线下230多家门店,仍然不忘继续“折腾”。


据了解,好邻居最近和一个名为天天踏歌的有机食品网站合作,后者线上订单可以在好邻居门店进行自提,天天踏歌会将合作订单销售总额的按照一定比例结算给好邻居。


毕震告诉《中国连锁》记者,这种思路不失为好邻居未来突破的一种方式,在品类扩大方面,可以不直接找供应商资源,而是找类似“天天踏歌”的合作伙伴进行差异化操作。


不过以目前好邻居的配送速度和配送范围,这么慢的配送在北京貌似没有几个了吧。


山西:电商停机坪

山西省,从地理区域上讲,既不靠海,也没有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支持,反而三面环山一面靠河,境内交通情况复杂;从产品方面讲,没有海产品,也没有像浙江、福建发达的轻工业,更没有与境外接壤的天然条件,仅有的煤炭资源也不适合在网络销售,但山西却成了电商们争相的着陆点。


京东意欲将位于太原的唐久便利店打造成其O2O项目的样板,1号店则成了山西美特好首次触网的跳板。


太原这样刚刚够格的二线城市,是什么魅力让各路电商倾倒?


家住太原市迎泽区东辰小区的年轻白领严燕,因东辰小区位于太原服装批发城之后,交通常年因服装批发车辆而处于严重拥堵状态,严燕早已形成了电子产品去京东、生活用品上天猫、图书资料上当当网的网购习惯。


加之最近生了孩子,严燕更变成了网购达人,除了蔬菜水果在楼下水果店购买,其他衣食住行等用品都完全甩给强大的网络电商。


不过自今年2月份起,严燕的选择多了起来。


最早知道唐久便利店开了京东大卖场是春节的时候,当时她发现唐久门店对于京东大卖场的宣传力度很大,后来连侧面的灯箱都挂上了唐久京东大卖场的牌子,基于京东和唐久都是自己非常熟悉的品牌,严燕尝试了一把。


上午10点多下单,下午两点多短信显示配货已经完成。不过直到次日上午,严燕接到小区附近唐久便利店的电话,称其所订购的商品已经到达便利店,让她去自提。


严燕告诉《中国连锁》记者,这次购物体验跟其想象中并不一样,她以为是送货上门,要不然也就不会买大包装的纸品了,好在便利店距离小区很近,没有给提货造成压力


不过这次购物体验让严燕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再去唐久京东大卖场购物,她的购物轨迹又回归至天猫、京东、1号店等。7月初,因1号店即将店庆,严燕打开1号店首页,发现美特好在其首页有大幅广告,几乎和美特好一起长大的她没有犹豫,直接进入美特好在1号店的店铺,随即下单买了点生活必需品。


不过,美特好在1号店的平台上,商品选择余地并不多,因为有孩子,对于母婴品类需求较大的她发现,很多东西仍然需要在天猫上购买。所以严燕在购物车里只放进了湿巾纸、小瓶装食用油、美特好自有品牌优淘的日用品等,下午5:00下单完毕。


次日早上8:30,美特好快递员按响了严燕家的门铃,说了声打扰,然后询问是否需要开箱验货,征得严燕同意后,配送员将箱子打开,将商品一一交付严燕,并问其对购物是否满意,然后离去。


有了上次唐久的购物体验之后,对美特好的购物体验不抱希望的她,却好像得到了个意外惊喜,所以本来打算给配送员提出“增加商品种类”的建议,也因为意外的购物体验给忘记了。


对于这样的购物体验,美特好电商负责人陈瑞雪告诉《中国连锁》记者,只要是头一天20:00之前的订单,要求第二天8:00半开始把昨天20:00以前的订单全部配送,不允许自留。对于20:00以后的订单,当天晚上则无法出货,随同第二天的货一起出,只能隔日达。


具体配送流程大致是这样:20:00以前的订单当天夜里就全部送至系统自动匹配的相应门店,如果订单量不是很大,第二天12点以前基本都能完成配送。配送由门店员工完成,即便很多货品门店也有,但现在仍然是大仓出货,并不从门店拿货。


跟唐久京东大卖场不同,1号店对美特好的权重很大,在1号店的首页,活动的广告里面,有一页专门是美特好的页面,也就是说,只要是山西的用户打开1号店的首页,都可以看到美特好的广告页面。陈瑞雪表示,只要美特好“打活动”,用户就可以在首页看到。此外,还有关键字搜索也比较靠前,例如山西的顾客要搜清风的卷纸,在搜索结果中,美特好的商品可以做到前三名排名。


正是基于这样的支持,更多类似严燕这样的山西省网购者可以从1号店直接跳转至美特好的网上店铺,陈瑞雪告诉记者,美特好入驻1号店短短两个月,其店铺流量的增幅很大。


在此前的报道中,美特好1号店商城在5月份的促销中,日订单量一度上万,但至于目前的日均订单量,陈瑞雪并未向记者透露,她表示,现在已经平稳下来了。


但《中国连锁》记者发现,美特好1号店的配送范围,目前仅限于太原的六个城区,美特好所覆盖的山西省其他区域、地市等都还不在配送范围内。


这跟唐久京东大卖场相比范围小了很多。唐久的配送范围从最初的太原市已经扩展到全国范围,不过,除了太原市的配送是其自有物流,其他城市的配送均包给了第三方物流。


另一个奇怪的是对比是,唐久便利店单品3000,在唐久京东大卖场,其品项却是9675个,接近一万,而美特好实体卖场的单品有2万多种,在其1号店的店铺里却只有区区5000,这也难怪严燕觉得选择性不大。


陈瑞雪坦承,目前美特好网上的商品品类并不多,加上之前版本表现力不强,7月11日又重新改了一次版,商品的呈现力和表现力更强,顾客选择性也会更多。


即便如此,美特好的单品数仍然远低于竞争对手唐久,唐久甚至还投资3000万元专门为网上门店建立仓储和配送中心,目前在唐久京东大卖场,家居、日用百货等非便利店商品品类都可以下单购买。


不过此前唐久也承认,京东把流量引来之后,后面的仓储、配送等环节,尤其是非便利店产品品类在跟供应商谈判时也有一个过程,包括配送时效等对唐久都是挑战。


事实上,美特好因其本身在产品方面有优势,这样的挑战可能会小。但其面临着全省配送的新挑战。此前美特好总裁储德群也多次提到,美特好在山西大同、运城、临汾等地的二级物流中心正在建设,一旦投入运营,则可以实现全省配送。


此外,1号店看重美特好的还有冷链生鲜配送。“生鲜是美特好的特色,线下生鲜做得非常好,这块是我们要利用起来的资源。未来在1号店能够真正做到一站式购物。”1号店供应链规划总监王嘉豪表示。


“已经开始筹划做生鲜,框架已经搭好了,8月初可能正式开始。生鲜配送的时效性要比常温更快,上午下单,下午会送到。”陈瑞雪向《中国连锁》记者透露,因美特好有自己的生产基地,依托自己的物流,蔬菜水果的价格会有优势,不过生鲜目前主要面向整个太原市消费群,提升顾客的满意度和体验。


阿里:“码”上着手抢端口

阿里的“码上淘”风头正劲。一个多月前,阿里巴巴刚刚通过其“码上淘”平台,开放了平台积累的十亿级商品数据库,发布“商品码”、“服务码”、“码上店”、“互动码”、“媒体码”。而7月10日,它又推出了码上淘”的第六个应用——“医疗码”。


阿里危情


传统的电商模式正面临着流量成本过高的严峻形势。


有数据显示,今年初,有6800多家天猫店铺关门,随后阿里巴巴官方否认,但祸不单行,另一组相关数据显示,居然有9成的淘宝商家希望“出淘”。


中小商家费心费力费钞票成就了阿里系的繁荣,但他们生存却越来越艰难。数据显示,从2009年到2011年的3年时间,中国个人网店增加了近600万家,达到1620万的“峰值”,而2011年到2013年则减少了近500万家。潮起潮落,背后的因素不言自明。从淘品牌产生概率越来越低也可见流量成本过高之一斑。


淘宝曾经诞生了不少淘品牌:裂帛、茵曼、绿盒子、七格格、御泥坊、 韩都衣舍等,究其原因,当时传统品牌对网络渠道的运用程度较低且没有及早入局,在这个时段夹缝中让这些淘品牌快速掘起。而近两年几乎没有知名的淘品牌出现。


与此同时,资源越来越向寡头集中。越来越多的传统商家进入电商并熟悉了电商的渠道规则,如骆驼,杰克琼斯等,虽然进入电商较晚,但凭借传统商业的积累优势与雄厚的资金支撑,很快占据了各类目顶尖位置。


高昂的流量成本正在不断侵蚀阿里系既有优势。与此同时竞争也日益激烈。微信正在规划C2C项目,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微信开店。如果消息属实,这将是微信推出“微信小店”后在电商的又一大动作。


如果说“微信小店”面向的是有工商注册的企业,抄的是天猫的底,那么微信C2C就完全是抄淘宝C店的底了。4亿多的月活跃用户,即使只有5%的用户开微信C店,都有2000万的卖家数量,远高于阿里的800万卖家数。微信已经打通了支付环节,一旦微信电商体系闭环完成,用户在移动端养成微信支付的习惯,颠覆的将是阿里最核心的支付业务,这或是最让马云恐惧的。


历经多年构建,马云的阿里系大获成功,但现在这个平台也隐藏着商家流失的风险、假货的风险,老大位置被腾讯系电商取而代之的风险。


“端”的争夺战


今年年初,阿里巴巴发布“云+端”战略,开始挖掘长期积累的商品和消费者数据。而码上淘则是云加端战略的落地。已在银泰董事会担任非执行董事阿里首席运营官张勇介绍,手机、电视、PC、线下门店等都被称为端,而二维码是最小的终端,那些货架上陈列的商品都将成为线上的入口。


早在今年4月份,淘宝已联合全国6大城市,12家主流媒体开展“码上淘”计划,读者打开手机淘宝,扫描报纸上出现的淘宝码,就可以通过手机淘宝买到心仪的商品,然后坐等商品上门即可。纸媒更是给这一扫码计划冠以O2O2O的三O电商模式的美名。


虽然被传媒冠以三O电商模式美名,实际上码上淘出台的背后,彰显的却是传统电商的流量危机。业内人士表示,电商的纷纷上市与其说是功成名就,不如说电商野蛮生长后也遇到了自己的瓶颈。


进入2013年,中国网民的数量已经上升到近6亿的总规模,在中国人口红利步入拐点的今天,网民数量达到总人口的近一半,这其中不仅蕴涵着巨大的商机,也意味着中国网民数量增加的拐点也已经来临,实际上,自2007年开始,中国网民的增加速率已经在逐年下降。2013年后,5大主流网站的流量开始步入下降通道,这一方面是中国人口红利已经终结,另一方面也源于智能手机的冲击,中国新增加的网民,上网的途径开始通过智能手机,而不再是传统的PC,而这样的趋势对传统电商来说不是好消息,因为传统电商的优势,依然是在PC端。


如今,移动端入口成了各大电商决胜的阵地,这种争夺已经蔓延到农村地区。7月2号阿里把全国100名县长、书记召集在杭州开会,宣布让大家电进入县域市场。以阿里大篷车为宣讲和引导,配合实物展示,引导三四线乡镇通过手淘下单。阿里进入县域市场,有大篷车做展示和宣传,并配备车载WiFi,装备如此齐全是想以展示调动用户购买兴趣,并指引用户安装手淘APP并完成购买行为。用手把手教的形式完成手淘以及整个淘宝系的产品线沉降,确实煞费苦心。


淘宝的“码上淘”计划与上述争夺移动端入口的行动异曲同工,码上淘也表明阿里系正加速从PC端到移动端迁移,并把线下流量转移到线上,缓解流量稀缺。但码上淘战略价值远非如此,其还可以让线上及线下门店获得深层次的服务,增强平台黏性,从而成为构建O2O生活圈的利器。同时,深层次服务也将为阿里系带来新的增长点。


当然,阿里上市前夕启动码上淘也是为了给资本市场讲新的故事。


码上淘的故事


码上淘的推出意味着,二维码将成公司“云+端”战略的重要一环,它正将手机、电视、PC、线下门店等连接起来。阿里此举意在拓展O2O(线上线下)的使用场景,将手机淘宝打造成超级App。


“商品将成为连接线上线下的平台,二维码是其中的关键。如果有朋友看你买了一台新冰箱,也想买,只需扫一下冰箱上的二维码,就可实现二次购买。”这标志着电子商务正从“电商”走向商务“电子化”。未来的消费者可以边逛超市边扫商品购买,逛完空手回家,商品已经快递到家。超市手推车很可能由此退出历史舞台。


更重要的是,基于阿里集团的商品数据库、电商生态体系、云计算能力、以及大数据能力,“码”将允许线上及线下商家提供更多内容和服务。如女性通过码上淘购买一次卫生巾,系统将会计算出下次大姨妈光顾时间,进行精准营销,并可同时顺便卖补品、美容等产品。码上淘表面是淘宝,本质必然是本地化生活服务,线下门店也将从码上淘获得流量。


换种说法,“码上淘”相当于阿里针对商家推出的一套集宣传营销、对接消费者为一体的系统,“码”这种形式则能打破线上线下之间的壁垒,改变商家宣传形态,并捋顺服务流程。以“码”作为窗口,一方面商家可以直接面对消费者,提供更多服务,另一方面,也可在线上引流愈发昂贵的今天,将部分线下流量转化为线上。


“码上淘”其实也是一种过滤与净化的行动。阿里推出的“医疗码”像是为每人配备了一本药品百科全书,消费者只要使用手机淘宝或支付宝任意一个客户端,扫描市面上任意药品包装上的条形码和药品监管码,就能获得该药品的真伪提示、用法、禁忌、生产批次及流通过程等信息。


过去10年,淘宝平台野蛮生长,累积下许多不堪,有关假货的质疑持续不断。虽然阿里一直在为淘宝辩解,但是无法根除的风险持续存在。而在IPO之前启动码上淘则类似于一场打扫屋子的行动。


过去一年,淘宝一直在清理门户。许多存在假货嫌疑的商户已被赶出去。


如果淘宝平台所有商品都纳入码流程,并伴随严格的规范认证,每个商户、每件商品都会透明地处于监督之下,可以追溯,从而让假货无处藏身。这无疑也会增强消费者对阿里平台的黏性。


尽管目前码上淘还是针对淘宝商铺的产品,但业内人士分析,不久码上淘将会推出本地化产品服务。


在之前的“淘宝二维码平台”上,商家创建二维码是免费的,但管理二维码、数据分析均为付费服务。而由码上淘目前的力度看,阿里系的盈利模式也正在改变。不久,阿里将会充分利用大数据以指导线下商家。业内人士介绍,阿里与银泰合作后,已经明确提出将用大数据指导其线下开店选址。未来或将有更多的线下门店被纳入到阿里生态系中,而这又取决于阿里云的力量有多大。


大数据重点不是数据,而是大,足够多的数据加上科学化的数据模型才能得到接近真实的分析结果,而大又不仅仅是数据的基数多,同时也体现在数据的跨度久远,这意味着,谁能最高效获得尽可能多的用户以及用户的多次购买习惯数据谁就是大数据战略的赢家。其实历经十多年的积累,阿里系已经具备了大数据优势,而码上淘战略可以助其构建全领域的数据平台,巩固其大数据优势。


“嘿客”或昙花一现

京东联合上万家便利店做O2O,顺丰布局嘿客,天猫布局日日顺三四线县级城市,电商对落地的兴趣日渐浓厚。


此次,顺丰的“嘿客”不仅提供了商品配送、话费充值、水电缴费等服务,还可以让消费者直接到店体验实物、线上购买,试图打造网购O2O体验。


事实上,这不是顺丰第一次做便利店,顺丰曾经与便利店公司合作过一个版本的便利店,我称之为顺丰1.0便利店,但不甚成功。此次顺丰“嘿客”显然与之前的便利店版本不同,但嘿客能否避免之前的尴尬,还是一个未知数。


顺丰为何布局嘿客?


一向行事低调的顺丰总裁王卫,曾语出惊人,顺丰要“以物流为根本,逆袭电商”。顺丰曾是国内当之无愧的快递业大佬,已经开通“顺丰优选”逆袭电商。但这次布局“嘿客”显然是顺丰意识到了更大的危与机。


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顺丰的服务范围覆盖了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300多个大中城市及1900多个县级市或县区。不过,顺丰仍感受到了来自四通一达的竞争压力。次日达不再是优势,物流也遭受冲击,再加上在电商领域不到10%的订单量,顺丰需要通过发展便利店O2O模式走出自己的特色,再次甩开对手。


王卫这一次瞄准的,是货物流和消费者对接的关节点——社区。社区关节点很多,显然不是一大笔投资就可以解决问题,需要对社区非常熟悉。众所周知,顺丰采用直营管理,快递员一直是分区包圆,设置这样的节点正好符合顺丰的特点。


其实顺丰最开始做嘿客的初衷,是为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众所周知,最后一公里占到电商配送成本的30%,而客户自提远比之前的挨家派送要节省很多成本,并且也可解决派件时间与用户上班时间重合的问题。


自提模式正在成为破解快递配送“最后一公里”难题的关键钥匙。顺丰、韵达等多个位居行业前列的快递公司之前在便利店、超市进行了自提点布局,以缓解终端派送的压力。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与便利店合作在专业能力上无法保障。


“归根结底,顺丰嘿客社区服务便利店是一个快递网点。开在居民区附近,可以让大家更加方便,市民可以就近来这里寄送邮件,也可以来这里领取邮包。”顺丰嘿客的基本功能,仍是传统的快递业务范畴,是为了让网点建设更加完善。


但除此之外,“嘿客”还是一个网购平台。顺丰人士向《中国连锁》介绍,大家在淘宝、京东经常看到很多24小时“从枝头到舌头”的产品营销,其实后面打的都是顺丰配送。


“我们在想,为什么我们自己不做?我们有强大的地面队伍,我们有顺丰优选,我们有专机,我们也可以通过嘿客在社区为消费者做团购,我们觉得自己做起来并不难。所以,场地直销,加上社区团购,再配上顺丰极致的物流配送,可以为社区用户提供比较极致的体验。比如,最近销售火爆的烟台樱桃,我们用产地直销加上社区团购的模式,使用顺丰航空的专机,直接开辟樱桃专线,在24小时内“从枝头到舌头”,将烟台樱桃从果园直接送达社区。”


现在顺丰嘿客并没有自营商品,主要由第三方提供,是一个平台模式。“我们没有做产、销的动作,零售行业也已经非常成熟,对于顺丰来讲,现在再进入这个领域有困难。”


顺丰“嘿客”主要是弥补电商体验功能的不足,尤其是针对顺丰优选而言。对消费者而言,如今网上售卖的商品千奇百怪,但很多都需要用户进行实际体验。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家电、3C、生鲜、服装衣帽等高体验度品类,通过技术手段电商能够解决视觉和听觉,却解决不了触觉、味觉和嗅觉,而嘿客门店提供的预售、试穿等服务恰好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在顺丰“嘿客”,下单后,商品到了店里,店里就会通知顾客,顾客可以先体验商品再决定是否购买。


“嘿客是顺丰战略转型中一名创新的探路者,未来的物流行业怎么转型,希望嘿客能先摸索,试试看什么方式才能把物流的服务做到极致,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顺丰在接受《中国连锁》记者采访时说。


嘿客的尴尬


顺丰这次布局嘿客,目标消费者是谁?在年轻的消费者看来,一次可以经由PC端或手机端下单就可以完成的网购,完全没必要去嘿客店完成。


答案也许是那些不会网上购物的老年人。细心观察可以发现,在CBD中嘿客店的数量屈指可数,反而是在老城区、偏远的大型小区,嘿客店较多。对此,有着10年电商经验的业内人士罗先生表示,这可能是与顺丰的定位有关。嘿客店的目标人群是不会上网购物的中老年人,而这类人群多数居住在老城区。


顺丰嘿客门店经理介绍,“相比传统的社区便利店,嘿客便民功能更强,和网络电商相比,我们的服务看得见,摸得着,顾客购买的商品出现了问题,可以直接找到我们。”显然,虚拟社区店这种有庙的电商可以打消众多老年消费者对网购的顾虑。


但是相比传统的便利店顺丰嘿客是否真的具有优势?


“嘿客”目前兼备了线上、线下的功能,门店可提供从车(机)票购取、电话充值、水电缴费到现场网购各类商品、收发信件物品等社区服务。这种社区生活服务平台由于靠近消费者会吸引很多的社区顾客光顾。另外,没有仓储压力、省掉了收银员、理货员,还节俭了展示空间,门店的运营成本应该比社区便利店更小。


但一项创新是否符合社会潮流以及人性更重要。


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现在,消费体验上顺丰嘿客会让人上火。假定炎热的午后,你想买一杯冷饮消暑。恰恰在你的左侧是一家运营多年的便利店,右侧是一家新开的顺丰嘿客店。若是选择便利店,那么是熟悉的购买流程,不到2分钟你便可以喝上饮料。若是选择“嘿客”,那么购买流程应当是这样:拿出手机,在眼花缭乱的二维码中挑选一款冷饮,快速下单,手机领取,然后等候顺丰的配送。这种情况下,顺丰嘿客店的零库存反而成了短板,便利店胜在“便利”,赢在“体验”,特别是即买即消的快消品,相信没有人会甘愿兜一个圈子再回家等快递。


与传统便利店相比,现在顺丰嘿客的优势是独特而丰富的商品。顺丰正用自己的强大口碑和数据招商,想把自己变成生活类电商的入口,而且是落地的入口。记者看到,东阿阿胶等特产“从枝头到舌头”的各种原产地新鲜水果比如烟台樱桃、岭南荔枝,以及其他独特商品很多已经在其平台上落地。


但目前来看,以顺丰优选为代表的电子商务还没有做起来,并不具备京东那样的线上资源优势,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明显不够。业内人士透露,其家楼下也有顺丰的嘿客店,但是,其最近去看,发现已经没有百货了,纯粹成了快递自提点了。这其中的原因也许是,想买东西的时候大家想到的还不是顺丰嘿客。


在价格方面,消费者能否买账也存在疑问。虽然商品独特,但这些独特商品无疑非常贵,并不接地气。记者看到,很多水果必须购买到99元才包邮,这就为本来想体验一下的消费者设置了消费门槛。最关键的是,其目标消费人群老年人更喜欢便宜,所以顺丰嘿客定位之尴尬可见一斑。


更关键的是,成熟小区内适合开便利店的地方,都已经被其他的连锁便利店占据,后来者“嘿客”显然无法开在最好的位置上。传统零售的本质就是选址,便利店的选址则更为关键,这就意味着,顺丰嘿客的“位置”也会很尴尬,嘿客能否冲出传统便利店的重围仍需打个问号,尤其是在传统便利店也已经与京东等合作触网的情况下。


与嘿客相对的是,京东已与上万家便利店结盟。从目前来看,这种利用现有成熟门店的作法无疑会加快O2O布局,快鱼吃慢鱼的现在,这意味着京东胜出的机会更大一些。


京东的醉翁之意


业内解读京东与石家庄、西安甚至新疆乌鲁木齐等偏远地区便利店合作初衷时,都无外乎“京东在二三线的物流体系不发达,利用当地零售巨头的物流配送正好一拍即合”等观点。


例如,当初京东跟唐久便利合作时,京东就表示,京东在山西设有仓储和配送系统,但相比于自建物流渠道,若能依赖便利店配送,能节省很大一部分成本。


但这却无法解释京东为什么选择上海的良友便利、北京的好邻居、广州的美宜佳(虽然美宜佳至今未开通在京东的店铺)。在这些一线城市,京东的配送系统非常发达,为什么还要和这些配送速度无法跟京东相比的便利店系统合作?


贾军波早已看出了京东打的算盘。他告诉《中国连锁》记者,其实,从战略上讲,京东跟二线城市便利店合作,并不是京东的配送和物流比不过二线城市本地零售巨头的。“京东在石家庄的物流配送能力比国大一点都不差。”


在贾军波看来,京东跟便利店合作的真正目的是:第一,从电商自身角度考虑,大电商做快消品的配送,其实都不赚钱,甚至还赔钱。但是又不能不做,因为快消品价格很透明,而且毛利很低,本身就不赚钱。第二,快消品尤其是啤酒饮料等,不仅分量重,客单价也低,京东目前配送一单的成本大概是15元,这对于京东以及其他大电商而言怎么做都是亏本的。


“电器可以用3年,饮料可能3天就买一次。”如果不做快消品的配送,顾客黏性就不能保障,因为快消品对于顾客黏性的影响是最大的,“不做,不可能;做,赔死。”贾军波这样对《中国连锁》记者描述京东的本意。


而对于便利店也不亏,以饮料为例,门店会按件、瓶等最小单位卖,在网上则是整箱卖,整箱起送,或者达到一定金额起送。也就是说,便利店实体的毛利率没有变化,为电商设计的毛利率是大卖场通常的毛利率,虽然略低,但通过配送可以赚回来。


跟便利店合作,京东的好处就是:不管顾客是从国大36524在京东上的店铺买的,还是在唐久京东大卖场买的,走的流量都是京东的流量,既保障了京东的流量,也实现了传统便利店做电商的梦想。


通过这种方式,京东有了现金流,随着便利店的宣传,京东还有了稳增的流量。而这正是资本市场看重的两点。


这也解释了京东为何没有放开其3C、家电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与便利店合作的快消品是用来引流的绝好品类,而核心产品是京东业绩的基石。


“易迅并入京东后,会被逐渐边缘化,因为双方都聚焦在3C领域,双方的重合度高达100%,商户、用户都只能2选1。供货商不可能在易迅和京东上提供两套标准,用户也不可能在两个不同的消费场景里,购买同一款或者不同款产品,易迅日后终将消失。”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广州站 gz.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