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淼清,魏淼清讲师,魏淼清联系方式,魏淼清培训师-【讲师网】
电力\能源\安全\法规\党建\演讲\营销\多媒体\软件开发\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魏淼清: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2016-09-15 3486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离开理论思维;一个政党要站在时代的前列,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指导和理论创新。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至关紧要。    ■ 从中华文明发展史看,中国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三次历史性成功和伟大飞跃,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创造了一个东方大国通过改革开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奇迹,使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 任何科学理论,必须本土化才能真正起到作用。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取得胜利,关键是我们党不断推进其中国化,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加以创造性运用。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定要有发展的观点,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离开理论思维;一个政党要站在时代的前列,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指导和理论创新。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至关紧要。总书记在庆祝中国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这为顺应时代要求,在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的同时,谱写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新篇章指明了方向。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中华民族自近代以来,在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确道路的历程中,曾经经历过“主义”的迷茫。在中国诞生之前,包括孙中山先生在内的先进中国人,对当时几乎所有的“主义”都学过了、尝试过了,却都没有成功。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借助于俄国十月革命的巨大影响,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由此诞生了中国,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力量。指导思想正确,就会将认识客观世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的强大精神力量转化为改造客观世界、能动地推动历史发展的强大物质力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力量之源。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党成功开创中国革命正确道路。在这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中,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由此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党成功开辟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开始独立自主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这艰难曲折的伟大探索中,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由此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党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光辉灿烂的美好前景。在这前无古人的新的伟大革命中,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由此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站在更高的高度、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来看古老的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历史变化,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更加深刻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正义性。首先,从中华文明发展史看,中国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三次历史性成功和伟大飞跃,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创造了一个东方大国通过改革开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奇迹,使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其次,从社会主义发展史看,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在世界社会主义经历重大挫折、进入发展低潮的情况下,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现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第三,从新中国发展史看,使具有60多年历史的新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30多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彻底摆脱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正如总书记指出:“95年来,中国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使我们党得以摆脱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以唯物辩证的科学精神、无私无畏的博大胸怀领导和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为人类提供了“伟大的认识工具”,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不追求构建尽善尽美的理论体系,而致力于为人们不断认识真理、发展真理提供科学指南。在千年之交、世纪更替之际,包括剑桥大学、英国广播公司(BBC)等在内的西方媒体和一些大学开展了几次评选“千年思想家”等活动,结果都是马克思以高票位居榜首,被评为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千年伟人”。当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全球之时,马克思的鸿篇巨著《资本论》在欧洲销量成倍增长。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中国实践是我们的看家本领。从一定意义上说,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决定着政治敏感的程度、思维视野的广度、思想境界的高度。任何科学理论,必须本土化才能真正起到作用。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取得胜利,关键是我们党不断推进其中国化,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加以创造性运用。任何科学理论,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总是善于根据变化了的情况,紧扣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精华,与时代同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任何科学理论,必须在人民实践中发挥其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我们党高度重视理论武装,把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紧密结合起来,自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教育人民、指导实践。总之,坚持不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我们党的成功之道。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中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在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的征途中,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思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科学回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了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做出了奠基性贡献。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形成了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指导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鲜活的马克思主义,以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在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第一次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成为中国走向未来的鲜明指引,成为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一面精神旗帜,体现了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伟大创造;第一次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第一次提出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使之成为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成为事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总战略;第一次提出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第一次提出要把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贯穿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第一次提出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深入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第一次提出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要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第一次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第一次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民生工作和社会治理工作作为社会建设的两大根本任务,坚持抓民生就是抓发展,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第一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第一次提出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就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第一次提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要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第一次提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第一次提出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正风肃纪,反腐惩恶,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以新的姿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第一次提出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坚守“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做到忠诚干净担当,把为党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

   总之,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的科学体系,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贯通结合,升华了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续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

   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接力棒,已经落在了21世纪中国人身上。今天,时代变化和我国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同时,我国社会主义只有几十年实践、还处在初级阶段,还面临很多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和待解的难题,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和处理都还处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之中,我们的认识和把握还是非常有限的;事业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越多,也就越需要我们在实践上大胆探索、在理论上不断突破。只有取得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新突破,才能应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必须自觉坚持、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包含着人必须始终坚持的立场观点方法,是指导我们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修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新的发展理念,凝结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是我们党关于发展理论的一次重大升华,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要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这些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遵循。要在中国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些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发展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定要有发展的观点,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

   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落到研究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来,落到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上来。当前,全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我国发展起来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现在,我们遇到的问题中,有些是老问题,或者是我们长期努力解决但还没有解决好的问题,或者是有新的表现形式的老问题,但大量是新出现的问题,而且多数又是我们过去不熟悉或者不太熟悉的。出现这样的状况,是由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引起的。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深入调查研究,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更好地揭示我国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是推进伟大事业和新的伟大工程、应对伟大斗争的根本思想武器。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具有永恒的思想价值,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穷尽真理,而是不断为寻求真理和发展真理开辟道路。我们要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高度统一和良性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离开理论思维;一个政党要站在时代的前列,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指导和理论创新。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至关紧要。    ■ 从中华文明发展史看,中国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三次历史性成功和伟大飞跃,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创造了一个东方大国通过改革开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奇迹,使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 任何科学理论,必须本土化才能真正起到作用。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取得胜利,关键是我们党不断推进其中国化,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加以创造性运用。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定要有发展的观点,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离开理论思维;一个政党要站在时代的前列,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指导和理论创新。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至关紧要。总书记在庆祝中国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这为顺应时代要求,在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的同时,谱写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新篇章指明了方向。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中华民族自近代以来,在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确道路的历程中,曾经经历过“主义”的迷茫。在中国诞生之前,包括孙中山先生在内的先进中国人,对当时几乎所有的“主义”都学过了、尝试过了,却都没有成功。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借助于俄国十月革命的巨大影响,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由此诞生了中国,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力量。指导思想正确,就会将认识客观世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的强大精神力量转化为改造客观世界、能动地推动历史发展的强大物质力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力量之源。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党成功开创中国革命正确道路。在这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中,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由此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党成功开辟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开始独立自主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这艰难曲折的伟大探索中,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由此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党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光辉灿烂的美好前景。在这前无古人的新的伟大革命中,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由此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站在更高的高度、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来看古老的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历史变化,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更加深刻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正义性。首先,从中华文明发展史看,中国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三次历史性成功和伟大飞跃,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创造了一个东方大国通过改革开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奇迹,使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其次,从社会主义发展史看,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在世界社会主义经历重大挫折、进入发展低潮的情况下,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现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第三,从新中国发展史看,使具有60多年历史的新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30多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彻底摆脱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正如总书记指出:“95年来,中国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使我们党得以摆脱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以唯物辩证的科学精神、无私无畏的博大胸怀领导和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为人类提供了“伟大的认识工具”,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不追求构建尽善尽美的理论体系,而致力于为人们不断认识真理、发展真理提供科学指南。在千年之交、世纪更替之际,包括剑桥大学、英国广播公司(BBC)等在内的西方媒体和一些大学开展了几次评选“千年思想家”等活动,结果都是马克思以高票位居榜首,被评为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千年伟人”。当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全球之时,马克思的鸿篇巨著《资本论》在欧洲销量成倍增长。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中国实践是我们的看家本领。从一定意义上说,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决定着政治敏感的程度、思维视野的广度、思想境界的高度。任何科学理论,必须本土化才能真正起到作用。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取得胜利,关键是我们党不断推进其中国化,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加以创造性运用。任何科学理论,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总是善于根据变化了的情况,紧扣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精华,与时代同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任何科学理论,必须在人民实践中发挥其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我们党高度重视理论武装,把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紧密结合起来,自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教育人民、指导实践。总之,坚持不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我们党的成功之道。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中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在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的征途中,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思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科学回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了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做出了奠基性贡献。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形成了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指导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鲜活的马克思主义,以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在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第一次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成为中国走向未来的鲜明指引,成为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一面精神旗帜,体现了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伟大创造;第一次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第一次提出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使之成为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成为事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总战略;第一次提出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第一次提出要把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贯穿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第一次提出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深入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第一次提出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要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第一次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第一次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民生工作和社会治理工作作为社会建设的两大根本任务,坚持抓民生就是抓发展,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第一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第一次提出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就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第一次提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要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第一次提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第一次提出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正风肃纪,反腐惩恶,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以新的姿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第一次提出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坚守“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做到忠诚干净担当,把为党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

   总之,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的科学体系,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贯通结合,升华了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续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

   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接力棒,已经落在了21世纪中国人身上。今天,时代变化和我国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同时,我国社会主义只有几十年实践、还处在初级阶段,还面临很多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和待解的难题,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和处理都还处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之中,我们的认识和把握还是非常有限的;事业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越多,也就越需要我们在实践上大胆探索、在理论上不断突破。只有取得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新突破,才能应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必须自觉坚持、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包含着人必须始终坚持的立场观点方法,是指导我们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修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新的发展理念,凝结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是我们党关于发展理论的一次重大升华,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要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这些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遵循。要在中国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些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发展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定要有发展的观点,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

   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落到研究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来,落到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上来。当前,全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我国发展起来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现在,我们遇到的问题中,有些是老问题,或者是我们长期努力解决但还没有解决好的问题,或者是有新的表现形式的老问题,但大量是新出现的问题,而且多数又是我们过去不熟悉或者不太熟悉的。出现这样的状况,是由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引起的。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深入调查研究,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更好地揭示我国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是推进伟大事业和新的伟大工程、应对伟大斗争的根本思想武器。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具有永恒的思想价值,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穷尽真理,而是不断为寻求真理和发展真理开辟道路。我们要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高度统一和良性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离开理论思维;一个政党要站在时代的前列,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指导和理论创新。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至关紧要。    ■ 从中华文明发展史看,中国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三次历史性成功和伟大飞跃,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创造了一个东方大国通过改革开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奇迹,使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 任何科学理论,必须本土化才能真正起到作用。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取得胜利,关键是我们党不断推进其中国化,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加以创造性运用。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定要有发展的观点,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离开理论思维;一个政党要站在时代的前列,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指导和理论创新。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至关紧要。    ■ 从中华文明发展史看,中国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三次历史性成功和伟大飞跃,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创造了一个东方大国通过改革开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奇迹,使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 任何科学理论,必须本土化才能真正起到作用。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取得胜利,关键是我们党不断推进其中国化,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加以创造性运用。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定要有发展的观点,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离开理论思维;一个政党要站在时代的前列,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指导和理论创新。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至关紧要。总书记在庆祝中国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这为顺应时代要求,在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的同时,谱写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新篇章指明了方向。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中华民族自近代以来,在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确道路的历程中,曾经经历过“主义”的迷茫。在中国诞生之前,包括孙中山先生在内的先进中国人,对当时几乎所有的“主义”都学过了、尝试过了,却都没有成功。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借助于俄国十月革命的巨大影响,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由此诞生了中国,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力量。指导思想正确,就会将认识客观世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的强大精神力量转化为改造客观世界、能动地推动历史发展的强大物质力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力量之源。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党成功开创中国革命正确道路。在这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中,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由此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党成功开辟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开始独立自主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这艰难曲折的伟大探索中,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由此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党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光辉灿烂的美好前景。在这前无古人的新的伟大革命中,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由此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站在更高的高度、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来看古老的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历史变化,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更加深刻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正义性。首先,从中华文明发展史看,中国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三次历史性成功和伟大飞跃,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创造了一个东方大国通过改革开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奇迹,使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其次,从社会主义发展史看,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在世界社会主义经历重大挫折、进入发展低潮的情况下,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现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第三,从新中国发展史看,使具有60多年历史的新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30多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彻底摆脱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正如总书记指出:“95年来,中国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使我们党得以摆脱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以唯物辩证的科学精神、无私无畏的博大胸怀领导和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为人类提供了“伟大的认识工具”,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不追求构建尽善尽美的理论体系,而致力于为人们不断认识真理、发展真理提供科学指南。在千年之交、世纪更替之际,包括剑桥大学、英国广播公司(BBC)等在内的西方媒体和一些大学开展了几次评选“千年思想家”等活动,结果都是马克思以高票位居榜首,被评为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千年伟人”。当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全球之时,马克思的鸿篇巨著《资本论》在欧洲销量成倍增长。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中国实践是我们的看家本领。从一定意义上说,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决定着政治敏感的程度、思维视野的广度、思想境界的高度。任何科学理论,必须本土化才能真正起到作用。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取得胜利,关键是我们党不断推进其中国化,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加以创造性运用。任何科学理论,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总是善于根据变化了的情况,紧扣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精华,与时代同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任何科学理论,必须在人民实践中发挥其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我们党高度重视理论武装,把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紧密结合起来,自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教育人民、指导实践。总之,坚持不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我们党的成功之道。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中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在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的征途中,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思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科学回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了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做出了奠基性贡献。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形成了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指导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鲜活的马克思主义,以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在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第一次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成为中国走向未来的鲜明指引,成为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一面精神旗帜,体现了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伟大创造;第一次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第一次提出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使之成为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成为事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总战略;第一次提出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第一次提出要把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贯穿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第一次提出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深入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第一次提出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要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第一次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第一次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民生工作和社会治理工作作为社会建设的两大根本任务,坚持抓民生就是抓发展,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第一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第一次提出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就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第一次提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要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第一次提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第一次提出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正风肃纪,反腐惩恶,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以新的姿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第一次提出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坚守“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做到忠诚干净担当,把为党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

   总之,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的科学体系,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贯通结合,升华了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续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

   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接力棒,已经落在了21世纪中国人身上。今天,时代变化和我国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同时,我国社会主义只有几十年实践、还处在初级阶段,还面临很多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和待解的难题,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和处理都还处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之中,我们的认识和把握还是非常有限的;事业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越多,也就越需要我们在实践上大胆探索、在理论上不断突破。只有取得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新突破,才能应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必须自觉坚持、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包含着人必须始终坚持的立场观点方法,是指导我们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修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新的发展理念,凝结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是我们党关于发展理论的一次重大升华,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要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这些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遵循。要在中国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些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发展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定要有发展的观点,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

   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落到研究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来,落到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上来。当前,全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我国发展起来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现在,我们遇到的问题中,有些是老问题,或者是我们长期努力解决但还没有解决好的问题,或者是有新的表现形式的老问题,但大量是新出现的问题,而且多数又是我们过去不熟悉或者不太熟悉的。出现这样的状况,是由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引起的。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深入调查研究,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更好地揭示我国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是推进伟大事业和新的伟大工程、应对伟大斗争的根本思想武器。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具有永恒的思想价值,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穷尽真理,而是不断为寻求真理和发展真理开辟道路。我们要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高度统一和良性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离开理论思维;一个政党要站在时代的前列,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指导和理论创新。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至关紧要。    ■ 从中华文明发展史看,中国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三次历史性成功和伟大飞跃,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创造了一个东方大国通过改革开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奇迹,使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 任何科学理论,必须本土化才能真正起到作用。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取得胜利,关键是我们党不断推进其中国化,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加以创造性运用。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定要有发展的观点,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离开理论思维;一个政党要站在时代的前列,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指导和理论创新。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至关紧要。总书记在庆祝中国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这为顺应时代要求,在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的同时,谱写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新篇章指明了方向。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中华民族自近代以来,在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确道路的历程中,曾经经历过“主义”的迷茫。在中国诞生之前,包括孙中山先生在内的先进中国人,对当时几乎所有的“主义”都学过了、尝试过了,却都没有成功。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借助于俄国十月革命的巨大影响,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由此诞生了中国,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力量。指导思想正确,就会将认识客观世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的强大精神力量转化为改造客观世界、能动地推动历史发展的强大物质力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力量之源。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党成功开创中国革命正确道路。在这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中,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由此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党成功开辟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开始独立自主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这艰难曲折的伟大探索中,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由此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党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光辉灿烂的美好前景。在这前无古人的新的伟大革命中,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由此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站在更高的高度、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来看古老的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历史变化,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更加深刻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正义性。首先,从中华文明发展史看,中国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三次历史性成功和伟大飞跃,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创造了一个东方大国通过改革开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奇迹,使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其次,从社会主义发展史看,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在世界社会主义经历重大挫折、进入发展低潮的情况下,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现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第三,从新中国发展史看,使具有60多年历史的新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30多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彻底摆脱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正如总书记指出:“95年来,中国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使我们党得以摆脱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以唯物辩证的科学精神、无私无畏的博大胸怀领导和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为人类提供了“伟大的认识工具”,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不追求构建尽善尽美的理论体系,而致力于为人们不断认识真理、发展真理提供科学指南。在千年之交、世纪更替之际,包括剑桥大学、英国广播公司(BBC)等在内的西方媒体和一些大学开展了几次评选“千年思想家”等活动,结果都是马克思以高票位居榜首,被评为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千年伟人”。当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全球之时,马克思的鸿篇巨著《资本论》在欧洲销量成倍增长。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中国实践是我们的看家本领。从一定意义上说,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决定着政治敏感的程度、思维视野的广度、思想境界的高度。任何科学理论,必须本土化才能真正起到作用。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取得胜利,关键是我们党不断推进其中国化,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加以创造性运用。任何科学理论,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总是善于根据变化了的情况,紧扣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精华,与时代同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任何科学理论,必须在人民实践中发挥其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我们党高度重视理论武装,把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紧密结合起来,自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教育人民、指导实践。总之,坚持不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我们党的成功之道。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中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在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的征途中,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思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科学回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了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做出了奠基性贡献。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形成了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指导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鲜活的马克思主义,以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在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第一次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成为中国走向未来的鲜明指引,成为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一面精神旗帜,体现了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伟大创造;第一次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第一次提出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使之成为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成为事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总战略;第一次提出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第一次提出要把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贯穿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第一次提出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深入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第一次提出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要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第一次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第一次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民生工作和社会治理工作作为社会建设的两大根本任务,坚持抓民生就是抓发展,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第一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第一次提出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就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第一次提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要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第一次提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第一次提出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正风肃纪,反腐惩恶,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以新的姿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第一次提出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坚守“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做到忠诚干净担当,把为党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

   总之,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的科学体系,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贯通结合,升华了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续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

   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接力棒,已经落在了21世纪中国人身上。今天,时代变化和我国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同时,我国社会主义只有几十年实践、还处在初级阶段,还面临很多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和待解的难题,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和处理都还处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之中,我们的认识和把握还是非常有限的;事业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越多,也就越需要我们在实践上大胆探索、在理论上不断突破。只有取得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新突破,才能应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必须自觉坚持、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包含着人必须始终坚持的立场观点方法,是指导我们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修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新的发展理念,凝结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是我们党关于发展理论的一次重大升华,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要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这些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遵循。要在中国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些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发展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定要有发展的观点,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

   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落到研究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来,落到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上来。当前,全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我国发展起来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现在,我们遇到的问题中,有些是老问题,或者是我们长期努力解决但还没有解决好的问题,或者是有新的表现形式的老问题,但大量是新出现的问题,而且多数又是我们过去不熟悉或者不太熟悉的。出现这样的状况,是由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引起的。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深入调查研究,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更好地揭示我国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是推进伟大事业和新的伟大工程、应对伟大斗争的根本思想武器。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具有永恒的思想价值,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穷尽真理,而是不断为寻求真理和发展真理开辟道路。我们要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高度统一和良性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离开理论思维;一个政党要站在时代的前列,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指导和理论创新。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至关紧要。总书记在庆祝中国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这为顺应时代要求,在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的同时,谱写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新篇章指明了方向。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中华民族自近代以来,在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确道路的历程中,曾经经历过“主义”的迷茫。在中国诞生之前,包括孙中山先生在内的先进中国人,对当时几乎所有的“主义”都学过了、尝试过了,却都没有成功。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借助于俄国十月革命的巨大影响,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由此诞生了中国,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力量。指导思想正确,就会将认识客观世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的强大精神力量转化为改造客观世界、能动地推动历史发展的强大物质力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力量之源。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党成功开创中国革命正确道路。在这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中,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由此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党成功开辟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开始独立自主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这艰难曲折的伟大探索中,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由此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党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光辉灿烂的美好前景。在这前无古人的新的伟大革命中,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由此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站在更高的高度、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来看古老的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历史变化,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更加深刻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正义性。首先,从中华文明发展史看,中国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三次历史性成功和伟大飞跃,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创造了一个东方大国通过改革开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奇迹,使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其次,从社会主义发展史看,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在世界社会主义经历重大挫折、进入发展低潮的情况下,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现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第三,从新中国发展史看,使具有60多年历史的新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30多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彻底摆脱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正如总书记指出:“95年来,中国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使我们党得以摆脱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以唯物辩证的科学精神、无私无畏的博大胸怀领导和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为人类提供了“伟大的认识工具”,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不追求构建尽善尽美的理论体系,而致力于为人们不断认识真理、发展真理提供科学指南。在千年之交、世纪更替之际,包括剑桥大学、英国广播公司(BBC)等在内的西方媒体和一些大学开展了几次评选“千年思想家”等活动,结果都是马克思以高票位居榜首,被评为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千年伟人”。当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全球之时,马克思的鸿篇巨著《资本论》在欧洲销量成倍增长。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中国实践是我们的看家本领。从一定意义上说,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决定着政治敏感的程度、思维视野的广度、思想境界的高度。任何科学理论,必须本土化才能真正起到作用。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取得胜利,关键是我们党不断推进其中国化,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加以创造性运用。任何科学理论,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总是善于根据变化了的情况,紧扣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精华,与时代同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任何科学理论,必须在人民实践中发挥其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我们党高度重视理论武装,把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紧密结合起来,自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教育人民、指导实践。总之,坚持不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我们党的成功之道。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中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在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的征途中,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思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科学回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了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做出了奠基性贡献。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形成了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指导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鲜活的马克思主义,以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在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第一次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成为中国走向未来的鲜明指引,成为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一面精神旗帜,体现了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伟大创造;第一次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第一次提出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使之成为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成为事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总战略;第一次提出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第一次提出要把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贯穿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第一次提出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深入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第一次提出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要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第一次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第一次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民生工作和社会治理工作作为社会建设的两大根本任务,坚持抓民生就是抓发展,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第一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第一次提出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就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第一次提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要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第一次提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第一次提出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正风肃纪,反腐惩恶,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以新的姿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第一次提出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坚守“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做到忠诚干净担当,把为党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

   总之,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的科学体系,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贯通结合,升华了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续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

   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接力棒,已经落在了21世纪中国人身上。今天,时代变化和我国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同时,我国社会主义只有几十年实践、还处在初级阶段,还面临很多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和待解的难题,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和处理都还处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之中,我们的认识和把握还是非常有限的;事业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越多,也就越需要我们在实践上大胆探索、在理论上不断突破。只有取得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新突破,才能应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必须自觉坚持、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包含着人必须始终坚持的立场观点方法,是指导我们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修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新的发展理念,凝结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是我们党关于发展理论的一次重大升华,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要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这些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遵循。要在中国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些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发展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定要有发展的观点,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

   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落到研究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来,落到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上来。当前,全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我国发展起来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现在,我们遇到的问题中,有些是老问题,或者是我们长期努力解决但还没有解决好的问题,或者是有新的表现形式的老问题,但大量是新出现的问题,而且多数又是我们过去不熟悉或者不太熟悉的。出现这样的状况,是由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引起的。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深入调查研究,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更好地揭示我国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是推进伟大事业和新的伟大工程、应对伟大斗争的根本思想武器。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具有永恒的思想价值,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穷尽真理,而是不断为寻求真理和发展真理开辟道路。我们要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高度统一和良性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广州站 gz.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