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社》成汤战胜夏桀之后,想要把社神(土地神)迁移到新的国都去,天意不答应。史官写了《夏社》、《疑至》和《臣扈》。(注:这三篇文章正文已经遗失了,只有序文。)《典宝》夏桀和他率领的军队被成汤的军队彻底
《汤誓》伊尹担任成汤的相(首位辅佐大臣)一职,他跟随成汤率领的大军前去讨伐夏朝的君主桀。大军从陑地北上,长途跋涉之后与夏桀的军队在鸣条这个地方的野外进行了决战。史官把这个事实记录为《汤誓》。成汤王说:
《帝告》商朝创始人是成汤王,他的祖先可以向上追溯到十四代之前的始祖契。从契到成汤的几百年间曾经八次迁移都城。成汤把都城迁到毫这个地方,这里也是伟大先祖居住过的地方,成汤以此向伟大的祖先致敬。史官把这个
《胤征》掌管历法和测量天地四时的羲氏与和氏,沉湎酗酒,废弃了时令,搞乱了日历,胤侯代表国家去征伐他们。史官记录了这件事,名为《胤征》。从仲康继承帝位开始统治全国,就任命胤侯为大司马统帅六军。羲氏与和氏
《五子之歌》第四首的歌词是:智慧圣明心地光明的我们祖先,被所有国土上的民众推为君主,祖先书写了伟大的典籍和法则,这智慧的赠品遗留给华夏子孙。征收贡赋,要实施平和的政策,这样做官员和政府都会有供给。荒废
《五子之歌》第二首的歌词是:大禹帝传下来的祖训是:在家里天天沉迷于色欲,在外面沉迷于游猎禽兽,天天纵饮美酒嗜好歌舞,喜好豪宅和奢侈的装饰,只要沾染其中一项爱好,就没有什么人不亡国的。《五子之歌》第三首
《五子之歌》第一首的歌词是:伟大的祖先大禹确立了治国的法则。老百姓可以亲近,不可视百姓低贱。只有广大民众才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民众安定了,国家才有长久的安宁。在我看来天下的每个男女都胜过我。一个人的一生
《五子之歌》大禹的儿子启建立了夏朝,夏启死后把王位传给儿子太康。太康热衷游猎荒废政事,被民众阻拦在黄河北岸有家难回,因而失去了帝位。太康的五个弟弟在洛水河(洛河)与黄河交汇处的岸边等待了一百多天也不见
《甘誓》大禹的儿子启担任帝王后,讨伐反叛的有扈氏,在地名称为甘的地方双方交战,史官记下了启王战前誓师的誓词,写成《甘誓》。在甘这个地方发动对有扈氏的大战之前,启王召集了六支大军的主帅占到六支大军的前面
中国的所有的九州地区都统一起来了。四方可以住人的土地都有居民了。九个主要的山脉和地区之间都开辟了道路可以旅行了。九条主要的河流都从源头开始进行了清理疏浚。九个大湖的边际都确定下来了。来自四海八方的官员